星期三, 8月 22, 2007

《Know Why?》

http://march324.blogspot.com/2007/08/know-why.html

6月下旬回到研究室後,負責User Research的我,
狠狠地背著好幾公斤的Paper日出夜伏地活,
面對這些密度比金石還要高且重的理論文獻,
心情經常在晴空萬里時反而莫名其妙地孤單起來。

所幸,8月16日經濟部審查官員對我們的研究成果以『超級厲害』和『超級了不起』做出評鑑,
隱身在跨院系的龐大教授團隊身後的我,因為夠渺小,因為很角落,卻意外進到了一個大視野,
我揀到的第一個響亮的Sign:《Know Why?》

做生意的人擁抱《Know How》;做研究的人理當追尋《Know Why》。
當關鍵科技成為社會的brother,有誰會是為這些彼此砍殺的招式提供舞曲和解藥的Sister?
我猛然回想起過去十幾年來的廣告生涯,
見識過的各行各業的土法鍊鋼的台客大老闆,
他們最拿手的絕活就是:
將一大盤來源不明的《Know How》組合成一個錯誤的、似是而非的觀念,熱賣給消費者。

而轉身做為一個研究員的我,
為何經常會有莫名奇妙的孤單感受?為何經常在龐蕪的Reference裡來回徬徨?
原來,是因為若只是摘選別人的《Know How》來鋪張為研究的文本,我那反骨的靈魂不肯,
但在前往拜訪《Know Why》的路上,渺小的每一個段落的我,卻又經常潰不成軍,無依無靠。

此外,我還見識到了將《Fantasy》與《Knowledge》混合大公演之後,
一遇到這些金頭腦的學者專家們,兩者還是被清楚地分離出來,分別看待。
他們說:『你們正在做,可以做得到的事。這樣子做事反而讓人期待,因為相信必有成果。』

我不知道3年後我們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夠如同預期;
但我察覺了隱身在微小角落裡的視野,意外地寬廣,宛如從左外野看回去整個棒球場,
教授們每次投球與交手,就會彼此移動/旋轉至另一個角度;
而我也就能看見另一道光補了進來;

那麼,就靜靜悄悄地把這些思考靈光,
一枚又一枚地都放入我那阮曩羞澀的《Know Why?》口袋囉。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Dear March:

Come on~
U can do it.

就算是...
天塌下來
地表裂開
天打雷劈
世界末日

你還是會抱著那一袋資料
(已經裂掉的袋口)

逃難

那就是你~M A R C H~

匿名 提到...

Dear 小文;
那袋讓我像個負重逃難的登山客的資料暫時可以先放下了,現在換背另一袋~而且還可能要背著另外11名大漢衝刺百米線,怎麼會這樣我是研究室阿信????

匿名 提到...

『你們正在做,可以做得到的事。這樣子做事反而讓人期待,因為相信必有成果。』

這句話很令人玩味...

這幾年來一直在做相信可以work的事,但並不是因為確信可以做得到而相信,而是認為沒有道理不能做到;所以當不斷地解決不停的問題之後,還有的也不再是無盡的熱情,而是懷疑起正面思考的力量究竟是不是自欺欺人的美麗藉口?

正在思考回家吃自己可以吃一個月還是兩個月的珍妮花

March 提到...

Dear珍妮花:
瞭解妳的無可奈何。資深的廣告人多少都會帶著那麼一點點驕傲和許多許多的惆悵,體力耗盡、肝腦塗地、在掏空的地基上也能蓋出歌劇院,把自己的理想都傾注在把二流的商品變成一流的品牌上,客戶數鈔票,自己則只能數可以活下來的日子,ㄏㄏㄏ~~~。

不過不管回家要吃自己一個月兩個月,一定要先想到第三個月的事,(中年轉業非常恐怖)想清楚了之後,像我曾經一口氣吃自己快兩年半,雖然坐吃山空變成赤貧研究員,但是對未來仍然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