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9, 2007

夜間的移動與召喚

http://march324.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29.html

自從北美館開始周六夜間免費開放以來
我們透過很多形式去參與
比如先去附近大啖海鮮後散步去看《龐畢度多媒體》
比如看完《台北美展》玩完《資源教室》後去士林夜市
或者坐捷運先去大直吃豆花後,到大直誠品看一個下午的書
再去參加《巴黎美好年代》的親子導覽..........

這個周六的夜晚
我們決定開車去停車也不用錢的北美館看《義大利新藝術》與電影《悲憫上帝的孩子》後
回家吃排骨蔬菜火鍋。

雖然看到許多民眾任意讓孩子們在美術館空間裡大聲喧嘩與跑動
心情難免緊縮和不舒服
但這是台灣教育根本的問題
(非常能夠容忍自己的孩子吵到別人;但如果吵到自己就當場不顧孩子顏面,打給您看...)
公民觀念及美學能力的基礎非常淡且薄
回頭想想
如果我是美術館館長
還是很感謝大家周末夜願意捨棄那些更加喧囂的夜店,和毫無養份的政論節目,
進來美術館裡欣賞當代藝術、看電影、聽現場演奏....

台灣庶民文化如何能夠進化?
如果這一群喧鬧只求免費的家庭
能夠一次又一次地進到美術館:一點一滴地願意安靜下來
慢慢學習和探索,和所有同在這個文化空間的人相處或彼此修正
無論要經過多久,那麼
周六夜晚所付出的免費就全部值得了。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您說的很對~
又回到北美館當義工的我~
對他的印象還是~
大人將小朋友交給義工處理~小朋友一樣吵~
一樣大家會將服務台當售票台~
出入口不分~
手機當照相機亂拍~
............................
當勸阻時~還會被家長罵~
當告屆時還會被說要你管~
當阻止時~會強硬說他沒拍照~
因為不想得罪觀眾~所以必須為婉勸告~

就像您所說的~要是他們可以一點一滴的改變
那~一切就真的值得了!

匿名 提到...

曉文,辛苦妳了,有時會想到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同胞呀~~為何中間有這麼長的距離無法靠近溝通,那是因為台灣"社會"的定義已經被切割成以"家庭",以"政黨"為單位~~~現今可以說已沒有所謂"整個社會"的存在了~~~法國的父親會背著一歲的嬰兒到美術館,希望到美術館這種生活氣息會自然地成為這個孩子的日常習慣;而如果現在台灣的某些家長要到孩子到美術館是希望他們習慣假期在這裡免費渡過,我想只能給點耐心,等他們慢慢長大慢慢發現大部份的人進美術館都輕聲慢步、涼爽安靜的美術館讓他的思辯空間變得更加寬廣。

匿名 提到...

很認同你的想法!
台灣在這方面的教育..真的還得多多加強!
我這個為人母的..也要注意了!^^

匿名 提到...

Dear 董小怡:
我看妳經常把小可愛帶到誠品去做 SPA 呀,也是非常有心的麻麻啦~~
(nicole也是一歲就帶去誠品和美術館滿地滾...雖然要扛著很累...但現在"拜託去誠品看一下書嘛",已經成為她的口頭禪了...看書真的變成我們和她共同的生活習慣和興趣了....,我想如果有一天她必須離開我們出外去求學或工作,至少有書可以陪著她給她依靠....)

真的希望家長們都能幫幫忙,以培養孩子的好品德及美學能力為先,一點一滴變化台灣的氣質....。